根据对博物馆安防建设系统分析,博物馆综合管理平台必须满足开放性、集成性、兼容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从开放性来看,博物馆综合管理平台必须满足国标28181协议,能够无缝和公安、消防等部门的业务系统对接,有效形成突发事件的联动机制。从集成性来看,综合管理平台要求集成博物馆内所有的安全基础技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入侵和消防报警、门禁控制、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更、紧急对讲、周界围网、智能分析等子系统模块,做到统一整合集成,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交互和自动联动响应。
从兼容性来看,综合管理平台要求兼容国际、行业标准和主流厂商的SDK的编解码设备,同时可提供插件化管理方式,采用不同的接入模块兼容不同厂家设备,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从稳定性来看,综合管理平台要求较好地可靠性设计,确保系统平台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有效的保证博物馆用户业务的连续性。
从可扩展性来看,综合管理平台要求各服务模块采用模块化部署,可以根据业务发展要求进行灵活扩充,业务应用功能的增加无需改变系统原有架构,充分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
特点分析及技术发展趋势
博物馆安防特点从两个大方面来看,一是实体防范,也就是物防角度,包括防区划分的合理性、周界实体防范的有效性和环境适应性、禁区实体防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体防范与建筑结构和应用环境的协调性。二是技术防范这块,目前博物馆安防建设现状特点主要包括:对标准规范理解不透彻,生搬硬套;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不全面,存在盲目性;系统指标不明确,达不到标准规范要求;系统规划不完善,缺乏整体性;设备选型不合理,与应用环境、防范需求不适应;前端设备安装位置不合理,达不到防范效果;紧急情况下的报警、疏散措施不到位;各子系统相互独立,集成度低;设备、系统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运行状态存在不确定性。博物馆安防技术正与IP、IT、高清、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快速融合,彼此独立的报警、门禁、监控与对讲,甚至消防,已经开始系统融合。博物馆安防系统的融合,是以视频为主导的,由单纯的安全防范向“安全+管理”转变。安防与业务管理快速融合,从而使智能可视化管理成为博物馆安防的核心价值。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博物馆安防系统已有不少建设,且在一定程度也保障博物馆安全,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
各子系统相对独立,难以发挥整体效应
各子系统间缺少有效的联动机制。例如,当报警子系统检测到有火灾时,是否会联动门禁系统,自动打开所有门,是否可以自动联动消防系统。或者当某一个位置的报警探测器发生报警,系统是否可以马上锁定周围的监控区域,从各个角度封锁盗窃分子的逃跑路线,并同时联动公安系统等等。如果能建立起这种联动机制,博物馆安防系统将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处理相应危急事件,减少相应损失。
安防系统被动防御,难以主动预防
现部分博物馆安防系统以视频监控为主,通过管理人员查看监控客户端图像来发现紧急事件,这对系统和管理人员的要求过高。一方面,工作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大屏幕,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非常容易疲劳。另一方面,现在博物馆越建越大,监控点数越来越多,不可能将所有的监控点都同时显示。这些条件制约监控系统改变被动防御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预防。
缺少和公安、消防等系统的有效联动
对于博物馆安防系统,主要面临的危险来自人为偷盗和火灾,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这些事件,发生后如何及时处理就成了系统的重心。目前大多数的安防系统还不能和公安系统、消防系统有效联动,形成预案相应机制。对于博物馆这样的单位,有可能延迟一分钟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安防系统与公安、消防等系统进行有效联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缺少针对博物馆系统的专用设备
在建设博物馆安防系统的时候,大部分系统建设采用的是常规安防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相关设备。工程商在建设的时候不得不从多个厂家中选取设备,自行组建一套拼凑的系统,也就是说缺少针对博物馆安防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这种行业所特需的专用软硬件产品。
如何构建安防解决方案
目前,针对博物馆的安全防范系统主要是遵循“入侵报警为主、图像/声音复核”的原则,“分立设置、软件集成”的系统机制。在一台管理服务器的管理控制下,实现信号处理和各种功能的转换,构成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功能比较完善,综合防范能力相对较强的现代化的集成式安全防范系统。一个好的博物馆安全防范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套稳定可靠的技术防范设备,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批克尽职守的保安队伍,缺一不可。
安全防范等级确认和划分
依据一般博物馆的构成及各个功能区域的划分,遵循“由点、线、面、体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空间防范”的原则,将博物馆防范区域划分为周界、监视区、防护区、禁区四个纵深防护区域,在系统结构上采用四层纵深安全防范体系。
纵深防护区域的划分原则
周界区的划分
周界包括建筑物(群)外周界、室外周界和室内周界。
陈列室、库房、文物修复室等应设立“室外或室内周界防护系统”的规定,按照纵深防护的原则,博物馆的周界包括建筑物外周界、室外周界以及建筑物内周界三部分。外周界作为入侵者的第一个可能要出现的场所,也是纵深防护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在本道防线就能发现可能的入侵者是我们为希望的,周界防护的作用,就在于准确及时地发现入侵目标,争取快速出击的时间。内周界防护主要包括对建筑物墙体的各种进出入口、门、窗等的防
监视区的划分
监视区即室外周界报警或周界栏杆所组成的警戒线与防护区边界线之间所覆盖的区域。该区域主要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及电子巡查管理系统等安防子系统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博物馆的安全及有序。监视区的摄像机主要是对博物馆的周界围墙、屋顶及接近其的区域进行防护。在环绕周界一定间隔上(好不过30
米)安装首尾相向的固定摄像机形成无盲区。周界监视区,在周界的拐角处或直线不超过100
米间隔处安装室外遥控球型摄像机,在屋顶设置遥控球型摄像机,由它们组成的监视缓冲区和周界报警进行联动,形成坚固的周界防线。
在博物馆的外周界一般要设置周界电子巡查系统,周界电子巡查管理系统的各巡查点应在监视区摄像机的视场范围内,这样可以兼顾巡视人员的安全,在选择摄像机时考虑的是低照度和全天候配置,在它们的后端有专用的视频报警设备更好,为取得可用的视频图像,在围墙、建筑物周围、屋顶设置安防系统专用照明或一定量的常明也是必要的。
防护区的划分
防护区即允许公众出入的防护目标所在区域。防护区通常意义上就是指展厅。其有两个特点,一是防护目标所在区域,二是公众频繁出入的区域。针对防护区的特殊情况,我们对防护区的报警设备按布防时段可以分为两位,一类是:24小时布防的报警设备,另一类是闭馆后布防的报警设备。主要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及资产定位系统进行对防护区的安全防护。
闭馆后布防的报警设备:博物馆内部走廊通道内的空间报警器,可以是三鉴报警器或红外报警器,展厅出入口控制设备或门磁报警器组成防护区的外部防线;展厅内部的空间报警器组成防护区内部防线,对防护区内部的空间报警要求有两种以上技术手段,我们可以选择被动红外报警器和微波报警器对展厅内部进行交叉全覆盖。
24 小时布防的报警设备:通往展厅的进出口内设置的报警器,展柜内部的报警器或针对特定防护目标的专用报警器。在展柜内部可设置被动红外报警器或多纬驻波报警器,特定的专用报警器可以是重量探测器、画幅专用报警器等。
同时由在展厅开放时段的展厅工作和保卫人员随身携带的无线紧急报警器组成另一道防线,一旦他们发现可疑情况会立刻出发无线报警器,通过无线信道提示控制中心人员采取行动而不惊动犯罪分子。防护区内部摄像机主要完成展厅宏观观察和主要出入口的24
小时监控,每个出入口由专门的固定摄像机负责,在展厅内设置全覆盖固定摄像机配合球型遥控摄像机完成对展厅的全覆盖监控。由以上两类报警设备结合防护区内外的摄像机,组成了防护区的局部纵深防护体系。
禁区的划分
禁区即储存、保管防护目标的库房、保险柜、修复室和其它不允许公众出入的区域。该区域主要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及出入口控制系统。禁区是只有特定的人员才可以出入的区域,对于非特定人员是禁止入内的,主要是指文物库房和安防监控中心等。一般库房和展厅设置在不同的建筑内或不同的楼层,并通过专用通道与展厅和外部沟通,应遵循局部纵深防护体系的层次进行设计,并着重加强对内周界、通道和出入口的防护。库房的通道门及库房门应设置出入双向读卡出入口控制系统,对重要库房应采用生物识别设备控制进出人员,如指纹识别、掌形识别或指静脉识别,同时配以出入口摄像机进行全实时联动录像。
库房内部除设置空间报警器外,在其与其它区域相邻的六面墙体上还应设置震动报警器,以防止犯罪分子通过凿墙进入。安防监控中心是安防系统的核心,应该设在禁区内,为了保障中心控制室值班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使人员和设备都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工作。